Monday, March 19, 2012

间接证据——《命运的逆转》



司法是一项专业活动,再加上美国两百多年的司法积累,一套联邦司法体系和几十套州司法体系,对于像我这样非法律学专业的中国人来说,理解它是一种巨大的挑战,几乎不可能达到目的。然而,电影是一种与大众交流的语言,通过美国的法庭片,我才能对那栋庞大的建筑略知一二。

1990年的影片《命运的逆转》,根据哈佛法学院法学家Alan Dershowitz(1938- )的小说改编,这部小说根据的是一个真实的案件,他当年是罗德岛州一位美国富翁Claus von Bülow的上诉律师。在这个案件中,被害人已经变成植物人,而当时有没有目击证人,所以,初审法庭的起诉只能根据间接证据。但间接证据对他非常不利,其中一些可以证明他有强烈的动机,在初审法庭上,von Bülow被定罪。

案件上诉到州最高法院。按照通常的情形,在上诉法院中不再接受新的证据或对旧证据的质疑,所以,本来这个案件的逆转是非常困难的。Dershowitz首先找到一条理论根据,这条理论是当时最高法院一位法官在州案例汇编《罗德岛州判决》的一个案件中予以阐释的,即:仅仅根据间接证据而不是直接证据的案件,只有在其它说法没有意义的情况下才能成立。于是得以被法官允许继续下去,然后这位教授向法庭陈述了若干项新的证据。即便至此,如果公诉律师坚持“没有任何一项议会法案或一个先例允许在上诉法庭中提交新的证据”,那么很可能最高法院会无视这些东西而维持原判。然而正如Dershowitz所预想的,公诉律师“上了钩”,针对他的各条进行反驳,于是最高法院对案件进行了重新考虑。合理的怀疑扭转了此案的判决。